2025年4月22日,海南省三沙市的碧波之上,五只成年玳?;夯夯氪蠛?,阳光透过清澈的海水,映照在它们泛着琥珀光泽的背甲上。它们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深海,仿佛在与岸上目送的人群作最后的告别。这一刻,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红了眼眶——两千个日夜的守护,终于换来了这场生命的回归。
缘起:四十只玳瑁宝宝的紧急救助
时间回溯到2019年5月28日,海南省文昌市农业农村局在一次执法行动中罚没了40只非法交易的玳瑁幼体。这些仅有巴掌大的小生命,因非法捕捞和运输而极度虚弱,部分个体甚至出现脱水、甲壳损伤等症状。情况紧急,它们被迅速移交至海南省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一场长达六年的生命守护之旅就此展开。
“刚接手时,它们的存活率是个巨大挑战?!本戎炯际踉蓖跤啦ǜ呒豆こ淌匾涞馈g殍S滋宥曰肪臣舾?,水温、盐度、饵料稍有偏差,便可能引发应激反应。为此,救助站组建了专项救护小组,24小时轮班监测水质、调整饵料配比,甚至模拟自然潮汐环境,力求为它们提供最接近野生的生长条件。
成长:两千个日夜的精心守护
在救助站的悉心照料下,这批玳瑁逐渐适应了人工环境,但挑战从未停止。2021年,一场罕见的寒潮导致水温骤降,数只玳瑁出现拒食现象。救护团队连夜加装恒温设备,并采用人工喂食方式,硬是将它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澳嵌问奔?,我们几乎住在了养殖池边。”救助站技术员刘金叶高级工程师说。除了生理健康,团队还注重玳瑁的野化训练。2023年起,救助站逐步扩大养殖池面积,引入礁石,模拟自然生态。同时,通过定期体检测试,确保它们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我们不仅要让它们活下来,更要让它们有能力回归海洋。”救助站站长、正高级水产工程师符书源强调。
告别:赴一场迟来的蔚蓝之约
经过科学评估,2025年4月,救助站最终选定五只体格健壮、行为成熟的个体作为首批放归对象。放生前,团队为它们安装了卫星追踪器,以便后续监测其迁徙路线和生存状况。放生当日,海浪轻拍沙滩,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玳瑁送入浅水区。其中一只个体在入水前短暂回望,似乎在铭记这群陪伴它六年的“两脚兽”。全体救助站科研人员依依不舍地目送它们远去,感慨道:“玳瑁是国家一级?;ざ?,每一只都承载着海洋生态的希望。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它们筑就一条回家的路?!?/div>
未来:守护仍在继续
此次放生并非终点。救助站内,余下的玳瑁仍在接受野化训练,未来将分批回归自然。海南将持续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网络建设,同时呼吁公众拒绝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只有人与海洋和谐共生,这样的‘蔚蓝之约’才能一直延续下去。”夕阳西下,海面泛起金色的波光。那五道渐行渐远的身影,正朝着深海的方向坚定游去——那里,是它们真正的家,也是一群守护者两千个日夜的温柔期盼。